我國已經躍居世界木制品第一大產銷國,特別是對歐美出口比例不斷增大。但是,近年來,家具、地板等木制品對外出口出現了一個明顯變化——出口增速大 幅放緩。同時,輸入國和地區反傾銷、環保壁壘、技術壁壘等一系列抑制進口的法規、政策出臺,又對我國木制品出口帶來了雪上加霜的壓力。美國環保局 (EPA)發布了兩項復合木制品甲醛釋放限制法規提案,提出了堪稱全球最嚴苛的甲醛釋放量要求,以刨花板為例,甲醛釋放量不得超過0.09mg/kg,高 出我國標準1000倍。有企業初步評估,如果按美方這個新標準組織生產,預計人造板的成本將提高30%~50%,以人造板為基材的板式家具成品的成本將提 高15%~20%。
面對如此嚴苛的法規,相關專家提出,企業應直面法規的嚴峻挑戰,科學理性審視出口壁壘的雙面效應,將潛在風險轉化成出口優勢。行業專家提出了應對新法規的幾大措施:
擺脫厚重的制造,以工藝求發展。
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力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和出口地板有毒有害物質自檢自控體系。盡快對地板產品開展第3方認證,取得有資質檢測機構的合格檢測證書。
木材要限量提供。
重視對原輔材料的檢驗檢測,嚴格落實合格供方評定程序,選擇“綠色供應商”,完善溯源管理體系,尤其關注甲醛、重金屬等質量安全項目的強制性要求,嚴格按照進口國法規要求采購木材及木制品等原料,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
走低碳環保之路。
加大環保低碳產品出口份額作為調整木制品出口商品結構的重要手段。未來將是木制品環保材料大行其道的時機,研發更安全環保的膠黏劑,探索開發竹木混合制造的新產品,打造無毒無污染的新型原材料,將大大有助于開拓產品銷路,增強出口后勁。
業內人士提出,相關企業必須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聯動機制建設,共同推進并幫扶企業順利通過各類認證,同時考慮給予認證企業適度 政策優惠。相關部門應發揮自身技術信息優勢,對木制品企業及其上游組織開展可持續發展和各類認證知識培訓,增強企業抗風險發展能力,提高各類認證的積極 性。
國際貿易壁壘的密集出臺,使家具出口面對許多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甚至導致出口量大幅下滑,但另一方面,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外相關法規的嚴苛也會倒逼我國企業加快轉型之路。
事實上,已經有企業和產業集群率先邁開了升級、轉型的步伐。在家具出口大省廣東,在樂從、大涌家具產業集群與相關政府部門、科研機構舉行轉型升級合作簽 約后,“3+2”促進龍江鎮家具產業轉型升級簽約儀式于日前在廣州番禺舉行。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將共同促進龍江鎮家具產業轉型升級。這預示著 家具產業轉型升級正在全面提速。
國外貿易壁壘政策頻發已經是不可改變的出口大環境,企業該做的,就是盡力適應這樣的環境,提升自己的國際競爭力,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出口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