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關于凡客誠品與無印良品理念對比的文章在網上熱傳,其中提到了“中國式無印良品”大樸。或許很多人不熟悉這個品牌,不過它的創始人王治全卻曾經在電商界呼風喚雨,創立庫巴購物網。開始經營家紡品牌大樸之后,王治全似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也伴隨著種種爭議。大樸與無印良品一樣堅持極簡風格,摒棄浮華,與大多數追求流行時尚的同行背道而馳,因此在業界頗受冷落。甚至有人質疑大樸產品既不討好高端市場,又不迎合低端市場,定位十分尷尬。面對質疑與責難,經歷過風雨的王治全一笑置之,堅持自我毫不動搖,對于大樸的前景似乎早已胸有成竹。
大樸的理念和無印良品確實有相似的地方,二者系出同源,都出自東方傳統智慧文化。在日本民眾眼中,無印良品代表的是古老的“禪”文化。其設計總監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曾這樣描述:“我們追求的不是‘這樣好’,而是‘這樣就好’。“如同佛教徒的清心寡欲一樣無印良品希望大眾滿足最基本的需求,理性消費,克制自身不切實際的奢華欲望。大樸的品牌名稱則來自老子的“大樸不雕”,取大道至樸的意思。大樸的理念叫做“無亦所有”,不刻意追求什么,卻能達到無孔不入無所不至的地步,不知不覺深入人心,潛移默化影響用戶。
不管是佛家還是道家,不管是修身還是無為,代表的都是東方文化傳統,不爭不斗,自在天然。這是對西方主導現代工業文明的反思與回歸。因此將大樸稱為“中國式無印良品”有一定道理。但大樸想復制無印良品在日本的成功,恐怕并不容易。產品樣式單一、受眾面窄,生產要求苛刻,是大樸相對無印良品明顯的劣勢。
大樸的產品設計理念是“刪繁就簡”,單調乏味的評價似乎有一定道理。大樸認為臥室作為睡眠的場所,非常私人化,帶有刺激性的顏色花紋往往會降低人們的睡眠質量。所以多采用平淡素雅的淺色系,減少花紋和裝飾,讓人體神經盡量松弛。返璞歸真,逍遙自在,正是道家追求的生活方式,也是大樸的美學觀點。不過這也注定大樸只能吸引具有相同審美取向的人群。現在市場上的家紡產品,不論高端低端、名牌雜牌,大都以華麗多彩的視覺效果取勝,同質化競爭嚴重。這是因為國人家紡消費觀念落后,仍然僅僅停留在外觀“好看”的層面。但在喜歡的人眼里,大樸業以成為他們的一種獨特生活方式,簡單、舒適、愜意。
和風靡日本并走向世界的無印良品比,大樸目前在中國受眾面確實比較窄,因為其走的實際上是精品路線。大樸的目標人群是中國中產階級,年齡在26-39歲之間,偏女性,已婚和有孩子的居多,家庭年收入20萬以上,有良好的網購習慣,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要求,不會因為促銷盲目消費。這部分人在中國屬于小眾,王治全在此前采訪中曾反復強調,大樸不追求大眾化和規模化,而是依靠產品品質和精確定位占領細分市場,獲得長久的企業壽命和活力,這又與道家思想不謀而合。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中產階級的數量也會有大幅度增長,大樸未來仍然具有市場潛力。
影響大樸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對產品生產過程要求極為苛刻。無甲醛、無熒光增白劑、無致癌芳香胺,全部采用棉、麻、絲、毛等純天然材料,印染也盡量采用傳統工藝,嚴格把關,專選國際一流加工廠商合作,采用高于國內指標的海外先進國家(歐洲、美國、日本)的品質標準,確保產品安全健康。這就決定了大樸無法像無印良品一樣規模化流水線生產,品類不多,庫存有限,利潤自然微薄。無印良品的產品雖然深入生活每個角落,畢竟貼身的少,而大樸的產品卻與人體“親密接觸”,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在安全性上有更高的要求,也無可厚非。
除此之外,大樸的銷售渠道相對單一,雖然是全平臺銷售,但是僅大樸網線上的商品展示,肯定無法滿足中國絕大部分消費者眼見為實的需求。大樸不以視覺取勝,看重材質和安全性,更需要線下體驗,而與其他賣場合作難以避免層層加價的尷尬。因此大樸網上線一周年之時,王治全曾宣稱要建100家線下品牌實體店,與大樸網進行雙線互動融合。大規模建立實體店面臨著資金、人力、經營、品牌等眾多問題,實力雄厚的電商巨頭天貓京東目前仍然有心無力,大樸能成功嗎?這需要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擁有相似理念的大樸能否在中國實現無印良品式的輝煌成就,并不完全取決于自身,還取決于社會環境,正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不過,敢于堅持自我,不隨波逐流,不急功近利的大樸,應該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