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早報網-南國早報記者 潘恒 梁蘇平 實習生 陳麗
9月26日上午,南寧又掀起了一股“換客風暴”。4000多人“扎堆”唐人文化園,喜滋滋地用家中閑置物品進行交換。這一回,練攤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不少老年人和少年也過了把換客癮。在交換中,換來了歡樂換來了友誼。
現場:
市民紛紛趕早搶占好攤位
由于有了第一次參加換物活動的經驗,很多市民都開始變得精明起來。趕早到現場擺攤設點成了大家的共識,為的就是占個好位置。活動原定于上午9時開始,可還不到8時30分,現場就擺好了近20個攤位。攤主們早早就擺好了琳瑯滿目的寶貝,笑嘻嘻地等著客人上門。
熙熙攘攘的人流讓換客活動異常火爆。羅偉攝
為了能夠搶占一席落腳之地,張先生可謂做足了功夫。“凌晨4時我就起床,整理家中閑置物品,然后從江南福建園騎自行車出發,6時30分便到達了唐人文化園。”就這樣,張先生成了到場的第一個攤主。張先生說,早報網的“家中閑置物品交換”活動太火爆了,他一直擔心搶不到攤位。“沒想到,一不小心還成了第一名,這是個好兆頭!”
在活動現場,7位身穿校服的中學生特別引人注目。姑娘們都是南寧市某中學初三的學生,為了體驗一番換物的樂趣,不到8時30分就趕到現場擺攤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孩告訴記者,這次大家帶來的寶貝主要是字典、衣服和雜志。在短短一個小時,已經成功交易四五次了。“雖然沒經驗,但收獲也不小:處理掉閑置物品,還賺到了社會經驗”。
搶到好位置的攤主,讓不少人羨慕。“遲到”的市民則在一旁自言自語:下次活動一定也做先行者。由于到場擺攤的市民太多,主辦方不得不臨時在園區內增加一條街做“攤位”。據統計,當天參加活動的人數突破4000人次。
驚嘆:
交換的閑置物品五花八門
活動現場,新奇的玩意層出不窮。充滿創意色彩的 家居 飾品、玩偶讓人看呆了眼。這些寶貝,不但讓攤主賺足了人氣,也迎來了交換閑置物品的先機。
小丑攤主一出現便引起了市民的注意。潘恒攝
“哇!這牙膏真巨大!”順著一位市民的手指,記者看到一支比平時日用牙膏大出十倍的卡通“牙膏”。不少市民紛紛圍住攤主,詢問道:“這玩意是什么東西?”待攤主慢慢擰開“牙膏”蓋,抽出一段紙巾,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個可以懸掛起來的紙筒。在另外一個小攤上,擺著一張精美的歐式“沙發”。可躺在“沙發”上的,卻是一根點燃的香煙。打開沙發蓋,里面赫然躺著一具尸體。原來,這是一個創意煙灰缸。“吸煙吧,死神歡迎您!”絕妙的創意,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精妙構思。在現場,類似的寶貝還不少。一個上午下來,潘小姐姐妹倆就各自淘到了一大包寶貝。
在眾多擺攤的換客中,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先生特別引人注目:70多歲的李先生也當了回“換客潮人”。與別的市民不同,他帶到現場的只是一張寫滿寶貝信息的海報。高效制氧機、豪華型掛燙機、紅日牌燃氣灶、燃氣熱水器……在海報上,密密麻麻地羅列了寶貝的名稱、使用年限、使用方法等信息。李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換客活動,下次再舉辦時,他還會再來淘寶。
9月26日的換客活動,不再是日用品、 家居 裝飾品、衣服唱主角。這一回,食物也被搬上了臺面。市民李小姐的攤位,在眾多攤位中顯得與眾不同。因為她帶到現場的,是一大批食品:牛奶、面包、礦泉水、土雞蛋……李小姐表示,每逢過節,公司和朋友都會送來大量的食品。然而,李小姐一家根本沒有辦法“消滅”掉那么多東西。得知上周的換客活動異常火爆,李小姐便帶著存貨趕到現場了。“大家逛久了自然想吃想喝,我剛就用一個蓮蓉月餅換了兩瓶牛奶。”李小姐得意地說。
交換:
頻頻出怪招提高成功率
“快來看呀!那里有兩個小丑在擺攤。”人群中,兩位小丑裝扮、臉上涂得花花綠綠的年輕人引來了眾多市民的圍觀。一位自稱小星的“小丑”告訴記者:“聽說活動現場有不少好東西,我們就來淘寶了,體驗一下其中的樂趣。”小星和伙伴經營著一家小丑快遞公司,平時他們就是以小丑裝扮進行工作的。為了“扎眼球”,小星和伙伴還邊吹氣球,邊擺出各種搞笑的姿勢。兩人奇特的裝扮,引來了不少小朋友。小朋友們不但嚷著要買小星的氣球,還嚷著讓家長拍下自己和小丑的合影。
市民馬先生想清理掉家中的手風琴,又不想耽誤自己逛其他攤點。尋思了一會,他使出一記怪招:將閑置物品寫在一張紙上,粘貼于胸前。“如此一來,既不會影響我逛攤點,又可以通過不斷走動,讓更多的人看到我的閑置物品。”馬先生說。
而想用手風琴交換“寶貝”的一位市民,為了能提高交換的成功率,則在現場當起了樂手,現場給市民們來了一段。這種演示型的“促銷”方式,果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不時有感興趣的市民駐足觀看。
欣慰:
現場捐贈點愛心爆棚
換客攤點火爆異常,設在現場的捐贈區也被市民們濃濃的愛心包圍。一些市民放下愛心物品就轉身離開,不愿意留下姓名也不愿意接受采訪,只留下一句話:“送給需要幫助的人吧!”
上午10時許,一名穿工作服的年輕女子扛著兩大箱文具趕到捐贈點。她告訴記者,自己是某連鎖文具店的員工。9月25日下午,一位客人在店里購買了價值726元的文具,并委托工作人員送到換客活動現場。記者看到,女子送來的,有近百個精美的文具盒,以及一些玩具。“我也不知道客人的姓名,只是為她送心意來了,你們要謝就謝她吧!”
女子剛離開不一會,又來了兩位大漢。兩人扛著滿滿一箱紅富士蘋果,氣喘吁吁地來到捐贈點。其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子告訴記者,自己和朋友一直很關注早報網“中轉站”活動的報道。中秋節快到了,特意給孩子們送來一箱蘋果,希望孩子們過一個愉快的中秋節。當記者提出要拍照時,男子擺擺手,婉言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