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平板電視制造企業受益于國家政策提振,業績全線飄紅,這引起了壟斷性較強的面板企業,特別是臺資面板企業,下半年集體漲價。
面板企業,特別是臺系企業,通過降低開工率,減少面板供應,以提高面板供給價格,從下半年電視用液晶面板價格開始步入上漲通道,如主流液晶電視32英寸的面板價格從年初的平均價格160美元上升到現在210美元,漲幅23.1%,由于面板占液晶電視成本的50%-60%,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感覺成本壓力過重,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上漲,不斷蠶食下游平板電視生產廠家本不豐厚的利潤,一時間,下游液晶電視喊“漲”聲一片。
臺系面板廠商受困下游產業 產能縮減造成面板價格飆升
液晶電視面板供應基本由三星S-LCD、LG Display(LGD)、夏普、奇美、友達五家企業壟斷。2008年底金融危機造成了歐洲和北美家電市場急劇萎縮,液晶電視需求量大幅下降,面板供應商產能嚴重過剩,于是面板廠紛紛采取削減產能的方式維持市場價格以減少虧損。其中臺系廠商奇美、友達由于缺乏成熟的自有品牌,在面板銷售上有明顯不足,為了減小虧損,要求大陸平板電視制造企業大規模采購,并大規模的縮減其產能,09年年初臺系廠商開工率只有3-4成,而與此相對應的日韓等擁有下游液晶彩電企業的液晶面板生產商開工率則達到6-7成。
隨著2009年初國內“家電下鄉”政策的推出,國內液晶電視特別是42寸及以下液晶產品的銷售量急劇增加,造成了了中小尺寸的液晶面板需求量大增,而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的中小面板的供給主要是有臺系面板企業提供,而臺系廠商的開工率不足造成了面板供給的不足,加上液晶面板制造產業具有較長的產業鏈條,供給的恢復需要近半年的時間,這就造了現有的中小面板價格從年初上漲近三成,下游平板電視制造企業喊“漲“聲一片的現象。另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傳品調查辦公室數據,面板價格上漲主要集中在42寸以下,而國內廠商在42寸以下的國內平板電視市場占有率平均為82%。這也加重了國內廠商的成本負擔。
空聞“漲”聲響 不見“價”上去
從近來有媒體不斷對電視“漲價”的渲染,液晶電視價格上調似乎已是必然,并說個別品牌甚至已經提高售價,對此,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漲價是國內平板電視不可觸碰的雷區,在當前平板電視競爭白熱化的關鍵時刻,提價將會對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造成很大的沖擊。專家陸刃波指出了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國慶節前后歷來是彩電銷售旺季,國慶期間的市場銷售份額將對企業全年的銷售業績有重要影響。由于國內企業在液晶電視市場缺乏核心技術,產品差異化不明顯,各品牌之間的產品有很強的替代性,某個企業的漲價,必將促成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的增加。
第二,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外資巨頭夏普、三星、東芝、LG等平板電視制造企業在中國市場經歷了近一年的收縮后,將發力中國市場,近期外資平板電視新品LED電視產品的不斷推出,在旺季來臨之前的媒體宣傳戰中已經占據上風。由于免受面板價格上漲之痛,在保證企業利潤的同時,價格戰是成為吞食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市場份額的利器。外資新品的推出,必然會在傳統LCD液晶電視產品上下調價格,可以預見在國內市場外資巨頭已經掌握了在旺季的價格戰的主動權。
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下半年利潤或降 產業上下游深化合作迫在眉睫
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雖然在國家政策的帶動下在上半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是基于占據整機成本50%~60%上游面板價格的大幅上升,專家陸刃波認為這將造成企業在下半年利潤的大幅下降甚至出現企業虧損的狀況。另一個可能對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利潤造成影響的是外資平板電視制造企業產品的降價,由于外企普遍推出液晶次世代的LED電視產品,外資企業出于擴大市場份額的戰略,不排除在傳統LCD液晶電視進行降價的可能,這將吞食部分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市場份額及利潤。
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從上半年的春風得意到下半年的步履艱難,一年之間體驗冰火兩重天,我們探尋其中深層次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在08年年底,由于預計全球市場平板電視市場萎縮,面板企業普遍降低產能,以維護面板市場價格,特別是臺系面板廠商,臺系面板生產企業沒有成熟的下游平板電視品牌,而開工率不足產能的40%,這導致了臺系面板企業的全面虧損。而今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的超預期增長以及全球平板市場的穩步復蘇,造成了面板供不應求,價格飆升,而面板生產的產業鏈條較長,恢復產能大概需要半年時間,也使臺系企業獲利不多。因此,臺灣面板企業盈虧相抵,全年的盈利預計無幾。而同樣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也在面板價格波動中喪失了市場的主動權,年初面板企業降低產量維持價格并沒使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受益,而現在面板需求過剩造成的面板價格上漲使得下游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整機成本大幅上升。
對此,專家陸刃波指出,國內平板電視制造企業應與上游面板商,特別是臺灣面板企業,建立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已經迫在眉睫,“一方面可以增強上下游企業抵抗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另一方面面臨供需不平衡時,能夠擁有更穩定的供需渠道”。因此,他表示加強上下游的深入合作才是國內電視廠商和臺灣面板生產企業的雙贏之道。
專家陸刃波分析認為,一方面,進軍上游面板生產線動輒數百億的投資讓國內彩電企業難以起步,而投資失敗的風險也不是國內彩電企業所能承受的;另一方面,即使國內企業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面板生產線,但考慮到面板生產線快速升級的行業節奏也會使國內企業后繼乏力,特別是在缺乏一定的技術儲備和管理經驗情況下。這兩方面的原因注定國內彩電企業應專注于與上游面板商,特別是臺灣面板企業,建立更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以實現上下游企業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