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一兩年前,數碼攝像機與數碼相機市場仍是區分明顯,河水不犯井水。然而今天,我們見到的數碼相機與數碼攝像機功能已經相互滲透,數碼相機的動態拍攝能力越來越強,攝像機也融入了更高分辨率的靜態照片拍攝功能。然而相比較攝像機要以小尺寸的傳感器完成高質量的靜態照片拍攝來說,目前的數碼相機動態拍攝技術的發展,有趕超數碼攝像機之勢,動態拍攝的功能也不斷加強完善。由此,本文將從消費者的立場出發,比較數碼相機與家用數碼攝像機的優劣,提出不買攝像機的五大理由。
首先解釋一下,用于拍照片的數碼相機(以下簡稱DC)與拍攝動態影像的數碼攝像機(以下簡稱DV)之間的差別。出于DC與DV的主要用途不同,DC追求的是靜態圖片的細節表現,而DV追求的是影像的輸出尺寸以及畫面的流暢性.這使得DC更注重于傳感器技術的提升,大尺寸的傳感器帶來更好的畫質。眾所周知,在135規格數碼單反當中,數全畫幅單反的畫質表現最優,原因就是使用的是一塊大尺寸的傳感器。而DV則更注重于數據處理速度,由于DV工作時是連續拍攝,所以輸出分辨率越大,幀數越高,每秒鐘需要處理的數據就越多,這也使得DV配備的處理器性能比DC要強大得多。
雖然DC與DV有以上的特性,但目前數碼相機視頻拍攝功能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產品具備了高清視頻拍攝功能,就實際拍攝的效果來看,具備高清視頻拍攝功能的DC不亞于家用DV,這也是本文提出不買家用攝像機的緣由。對于一般的家庭拍攝而言,數碼相機能夠成為替代DV的攝像工具。買DC不買DV的理由,下面為大家一一道來。
理由一:DC視頻拍攝功能大大強化,攝像機優勢不再
幾年前,數碼相機的動態拍攝功能仍處于發展階段,但已經是各大廠商炒作的重點,640x480的標清分辨率已經被廠商甚至是消費者認為將會成為替代DV的一個功能。隨著高清概念被炒起,攝像機率先推出了720p以及1080p的產品,但攝像機動態拍攝領先優勢維持并不長。數碼相機在近幾年里陸陸續續推出高清視頻拍攝功能的產品。而在今年,數碼相機的高清拍攝風潮被帶起,擁有720p視頻拍攝功能的消費DC不在少數,而帶視頻拍攝功能的數碼單反也在去年火熱推出市場,單反相機可換鏡頭的優勢,甚至有沖擊高端攝像機市場的勢頭。

理由二:DV售價較高,性價比較低
一直以來,攝像機的售價高居不下,萬元左右的價格打退了不少攝像愛好者,而近幾年影像技術的發展,攝像機也展開了價格大戰,低至千元級別的攝像機不在少數,但基本上都是早期產品,提供的是標清格式的影像輸出,使用錄像帶作為存儲介質。主流配置的產品依然需要花費八千元甚至更多。
反觀數碼相機,由于各廠競爭激烈,使得性能提升的同時售價不斷下滑,目前購買一臺便宜的數碼單反,價格不超過3000元。具備高清視頻拍攝功能的數碼相機,價格也遠低于相同分辨率輸出的攝像機,2000元以下帶高清拍攝功能的數碼相機,其拍攝效果能與同樣分辨率的攝像機相媲美。
雖然數碼相機的視頻拍攝功能可選操作相對攝像機來說比較簡陋,但是從實際的拍攝效果來看,卻相差不大,對于一般家庭拍攝使用,DC完全可以代替DV完成大部分的影像記錄,售價方面的差距讓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并不專業的數碼相機作為動態記錄的工具。
理由三:附屬功能太少,實用性不高
身為拍攝影像專用的DV,也如其他數碼產品一般,具備了附屬的功能,最為常見的便是靜態照片的拍攝,然而,攝像機拍攝動態影像時為連續拍攝,考慮到發熱問題,一般家用DV的傳感器尺寸要比DC的小得多,常見的DV傳感器尺寸都不超過目前DC主流采用的1/2.3英寸,多為1/5英寸左右,而即便是上萬元較為高端的家用DV,其傳感器也不過是1/2.3左右的大小,尺寸上與主流的DC傳感器持平。從傳感器尺寸便可以推算DV拍照片的成像質量遠不及數碼相機。
事實上當前主流高清攝像機的靜態照片輸出雖然可以達到1000萬以上,但是成像效果出現霧化、色散、對焦不準等種種原因,甚至不如目前的手機所拍攝的照片。似乎多年來的技術革新并沒有增強附屬功能。相比較數碼相機對視頻功能的大力發展,攝像機拍攝靜態照片的功能進步得相當的慢。其附屬功能實用性太低。
理由四:主流DV體積較大,便攜性較差
多年來的發展,數碼相機向著小型化的方向發展,從前的拍照方盒不再,轉變為輕便小巧的卡片機,只有名片大小的數碼相機,無疑是口袋中常備的拍攝利器,功能上,輕薄卡片數碼相機并不會比傳統外形的數碼相機相差多少,同時,高清視頻拍攝功能在卡片數碼相機上大張旗鼓地發展開來,口袋中的高清拍攝利器,無疑指的就是具備高清拍攝能力的數碼相機。
凡是數碼產品,總是追求小型化,更便攜。攝像機在這方面的發展依然不及其他數碼產品,除去廣播級的攝像機,在家用攝像機領域,外形以及體積上的突破確實不大,新推出的家用DV,在拍攝影像的質量以及可操作的功能有了明顯的提高,而隨著視頻分辨率的提高,所需要的存儲容量越來越大,家用DV的存儲介質也從錄像磁帶向內置存儲介質轉變,目前主流的家用DV多是使用硬盤或閃存作為存儲介質,自然在機身體積上難以小型化。與幾年前的DV相比較,便攜性的提高并不明顯,若是用于一般的家庭記錄,確實卡片數碼相機更為稱職,適合隨身攜帶。
理由五:DV生成的特殊視頻文件格式,不利于后期編輯
老一輩的DV玩家一定清楚,使用錄像帶的攝像機,最麻煩的事情,在于后期的采集,冗長的采集過程,還需要使用1394接口,并且采集的時候占用大量的電腦資源。進入了高清時代,雖然采集的過程成為了歷史,但是家用DV各品牌各異的視頻文件格式,依然是使用者的最大困擾。
常見的視頻格式有avi,wmv、mp4等等,而家用DV生成的視頻文件有MOV、M2T、mod等等自家特殊格式,轉換時需要用到該品牌開發的解碼軟件才能順利轉換成常見的視頻格式,無法使用通用轉換軟件,也無法直接使用編輯軟件進行后期加工。這無疑打擊攝影愛好者的拍攝及制作熱情。
數碼相機在視頻拍攝方面采用的多為通用的視頻格式進行壓縮封裝,雖然使用較高的壓縮率,在編輯視頻的時候可能會造成圖像質量的下降。但通用的視頻格式免去了格式轉換的麻煩,可以直接進行剪輯,較為方便。
總結:數碼相機視頻功能的崛起,使得家用DV的受關注程度大大降低。的確,從專業性攝像的角度來說,廣播級的攝像機有絕對的優勢。另外,以普通消費者購買動態影像記錄工具的角度來說,數碼相機與家用攝像機這方面功能的區分已經很模糊了。得益于價格低廉,攜帶以及使用的便利性,數碼相機在視頻拍攝方面比家用DV更為受寵,而以上所闡述的五大理由,足以說明數碼相機擁有替代家用DV的實力。
術業有專攻,數碼相機與攝像機兩大影像記錄的產品行業,在靜態與動態影像拍攝的各自發展當中相互滲透,由于數碼相機傳感器大的先天優勢,在動態影像的發展當中有不錯的表現,從而造成了目前家用DV尷尬的局面。作為動態拍攝的專用工具,家用DV是否能走出怪圈子是值得深思的。也希望DV可以有更親民的價格,完成本該有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