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隨“津沽環保行”記者采訪團先后采訪了紅橋區桃花南里小區、天津建筑節能展示中心、華廈津典建筑節能樣板工程等。采訪中了解到,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近年來本市始終堅持以管好增量、改善存量、重點推進的原則,提高全社會的節約意識,促進本市建筑節能工作的持續發展,使建筑節能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近日本市又啟動了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工程,今年全市將安排改造任務量為600萬平方米,涉及市內六區近百個小區,到年底將有近40萬居民受益。
紅橋區桃花南里就是建筑節能改造工程的一個例子。通過節能改造,小區約3萬平方米的大板樓都穿上了“節能衣”,小區外墻、屋頂增加了保溫系統,屋面新增擠塑板保溫層以及防水層,改造后供熱用戶室內平均溫度由14℃至16℃提高到20℃以上,耗熱量下降到15.6瓦/平方米。據介紹,今年本市還將有600萬平方米像桃花南里一樣的大板樓計劃進行改造,主要從三方面改造,一是換熱站安裝水泵變頻等節能裝置,使管網熱效率達到95%以上,鍋爐熱效率達到68%以上;二是對磚混結構建筑做透明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居室和起居廳更換中空玻璃平開窗等,屋面增設保溫層;安裝供熱熱源、樓棟等的供熱計量裝置,為實現供熱計量收費做準備。
據介紹,自2005年,本市在全國率先實施了住宅三步節能標準,即2005年7月1日起,公共建筑全部執行50%節能設計標準;2007年把執行住宅三步節能標準范圍擴大到全市區縣建制鄉鎮,并在規劃新城、新家園、示范鎮(村)等新建居住建筑中全部執行三步節能標準;2008年建成三步節能住宅1300萬平方米,累計建成三步節能住宅4100萬平方米,去年底已建成節能住宅9949萬平方米。同時,根據本市可再生能源的資源狀況,組織大學和科研部門開展了太陽能、土壤能、海水能、污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研究,為推進天津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奠定了較好的基礎。與此同時,本市作為建立“政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能耗數據采集系統”的三個試點城市之一,從2008年開始,對104棟建筑進行安裝數據采集器、電計量表、熱計量表,并著手在天津市建筑節能培訓中心建立一個大型政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能耗數據采集平臺工作。截至目前,共有96個單棟建筑可以向數據采集平臺傳輸能耗數據,待國家采集平臺調試完成,即可向其傳送本市大型政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建的能耗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