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減少,原材料成本上升、出口收入減少、融資困難加大……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給本來高速發展的半導體照明產業來了個“急剎車”,作為外向型的高新技術企業,路明科技集團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然而,國家為拉動內需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仿佛一場“及時雨”,隨著機場、地鐵、道路、橋梁、隧道等設施、景觀照明建設和科技部的“十城萬盞”計劃的有序推進,路明科技集團的“綠色照明”產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年初以來路明的銷售收入就逐月明顯回升,一季度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6億元,利潤總額超過4000萬元,其中僅3月份的銷售收入就接近前兩個月的總和,產品出口受阻帶來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小。面對幾個月來的市場起伏,路明科技集團董事長肖志國深有感觸:“高科技產業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但并不代表每一個科技企業都可以安然躲過危機,持續的創新是路明能夠抵御風險的唯一法寶。”
科技創新:始終站在“綠色照明”世界前沿
近幾年,作為典型的“綠色照明”光源,半導體照明以其節能、環保和壽命長等優勢被世界各國廣泛推廣,成為替代白熾燈的主力軍。而堅持自主創新使路明始終站在“綠色照明”的前沿。路明在世界上首創蓄光發光材料,引發了自發光材料的一次革命。2003年成功跨國并購了美國AXT公司,使路明迅速步入了光電子產業。2006年德國世界杯上路明制造的大屏幕成功得到應用,這是中國企業在大型賽事的顯示應用領域首次戰勝眾多海外巨頭公司;2008年路明運用多項首創技術,在北京奧運會國家游泳館“水立方”中,完成了一項被稱為“世界幔態顯示第一屏”的戶外特殊顯示工程——“水立方”路明幔態LED顯示屏。目前,路明已成為全球四家同時擁有發光材料和發光芯片兩大半導體照明產業核心技術的行業“領頭羊”之一。
金融危機,并未動搖路明堅持自主創新的決心。今年在資金較為緊張情況下,路明依然拿出銷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科研開發;在同行業各大公司紛紛裁員之際,路明依然“擴容”了人才引進計劃。
自主創新,催生了新的利潤增長點,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更為打破國際專利的壟斷打下了堅實基礎。在發光材料方面,路明在LED熒光粉、光轉換膜、發光陶瓷,發光瓷磚、發光塑料及發光卵石的開發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芯片和外延片方面,陸續進行了方片、白光圓片、數碼管等產品的研發,并陸續投入市場,尤其是ITO產品成為本年度路明自主創新的亮點,這種新產品以亮度高、單顆面積小等特點迅速打開市場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此外,各種產品品質提升和工藝改進的科研項目也在緊鑼密鼓進行,如大功率正裝、圖形化襯底、垂直結構芯片的研發等。
市場創新:以“夜視形象規劃識別系統”進軍創意產業
在路明科技集團,記者看到了一份《路明光文化》的內部雜志,雜志里洋溢著企業全體員工對“春天”的期盼,也傳遞著今年以來企業市場開拓所取得的驕人業績:成功中標北京中關村歐美匯商業廣場綜合項目;自發光消防疏散標志將為天津站交通樞紐工程的安全運行提供扎實有力的保障;重慶大劇院項目的生產工作順利有序地進行……
然而國家拉動內需和倡導節能減排政策帶來的一個個新機會、好消息,并未沖昏路明人的頭腦。在路明人看來,一方面要通過渠道創新,適當調整產品價格等方式積極開拓市場,穩扎穩打;但更重要的,企業必須擁有市場持續創新能力,充分挖掘“綠色照明”的豐富內涵,提供增值服務,唯如此,才能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在路明人的眼中,光明不再是簡單的照明工具,它應該賦予夜景以生命的靈動,為此,路明集團嘗試進軍創意產業。基于現代美學和先進的半導體照明設備,路明集團在世界范圍內首創了“路明城市夜視形象規劃系統”與“路明企業夜視形象識別系統”,根據每一個客戶的需求,根據每一座城市或每一個企業的氣質,設計出具有獨特文化內涵和鮮明個性的夜視形象與識別系統。
新的創意,帶來了新的市場。不少城市已與路明就“城市夜視形象規劃系統”正式簽訂了合同。路明今年還專門成立了光電工程設計院。
產業創新:讓中國“綠色照明”領航世界
“你們放心大膽地干,幾年內一定會成為像飛利浦、GE一樣的巨頭公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路明自主創新拼搏奮斗的精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路明人進一步深刻認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大連發展半導體芯片有許多資源優勢,并有良好的產業環境,如果持續不斷地支持自主創新,對資源進行集中有效整合,擴大產業化規模,完全有可能使中國的“綠色照明”領航世界。
僅僅在我國,如果半導體照明和亮化節能燈具占據了30%市場份額的話,那么每年節約的電能就相當于三峽發電站一年的發電量。為了這個目標,路明集團迎難而上,除了積極推進60億支芯片擴產等項目外,還準備通過大項目建設力爭將企業做強做大,帶動大連乃至遼寧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的全面發展。路明科技集團計劃投資26億元,爭取用5年時間,建設完成包括“節能半導體照明光源廠房及生產線建設”等6個子項目在內的“新型節能半導體照明光源及核心器件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