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照明燈飾行業經歷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默無聲息,九十年代的悄然崛起,迎來了二十世紀的首個十年。繁華的勢頭在2008年打了筋斗,讓許多經濟體損失慘重,更讓許多企業瀕臨生死抉擇。各種因素讓中國照明企業陷入困境,僅僅依靠產品的快速更新來賺取利潤的時代漸漸遠去,品牌運作輔以多樣化的營銷手段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共識。
處于照明燈飾產業下游的燈飾行業從側面印證了行業整體的困境。據調查了解,2005年,古鎮燈飾企業最高峰時超過5600多家,但自從2006年后,企業數量就再沒有突破,并開始出現滑坡現象,特別是08年上半年,一批缺乏資質、實力的廠商在大環境日趨吃緊的情況下開始淡出市場,特別是在行業單品冠軍及媒體推薦品牌這批一線企業開始進行規模化生產的情況下,市場集中度正在慢慢提高,部分品類甚至開始進入“寡頭”時代。
領軍品牌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縱觀業內,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上升到綜合實力比拼的階段。目前,市場資源已經被重新分配,優質商戶、渠道資源已經被品牌企業說擁有,并融合成品牌企業綜合實力的一部分,其它非主流品牌只能越來越被市場邊緣化。
往往有些商業企業在快速崛起的時候,商業品牌的光芒就會遮擋制造商品牌的光芒,這種現象,我們稱為“品牌覆蓋”。在小商店,消費者也許只會相信大品牌。而在沃爾瑪,或者在國美蘇寧,處于對它們的信任,消費者會相信所有的品牌。
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們不難發現,如今我們的消費者對價格更加敏感,消費更加理性。消費者在狂熱追逐品牌之后發現:無論品牌多么強大,也只是商品的代表符號,它無論如何不能比商品更重要,消費者不再簡單地屈從和追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