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
日前,由《 家裝 家居 》雜志社編制的 家居 行業第一份慈善白皮書——《2008中國 家居 行業慈善報告》正式發布。
2008年是中國 家居 慈善史上里程碑的一年,雖然面臨經濟危機的嚴峻考驗,中國 家居 企業仍在冰雪災害、汶川大地震及助學、安老、扶幼、助醫、濟困等慈善公益領域,涌現出一批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 家裝 家居 》雜志社編制的這份慈善報告,首次從慈善企業、慈善企業家、慈善公益項目三個方面,對 家居 行業的慈善行為進行了梳理和分析。
在慈善企業榜單中,以最低100萬元為捐贈標準,共計有42家慈善企業上榜,捐贈總額達到1.17億,其中捐贈金額過1000萬的企業2家,過500萬的企業7家。香江集團(1780萬)、東方集團(1036萬)、歐普照明(896萬)、太陽雨太陽能(785萬)、大亞科技(680萬)、紅星美凱龍(600萬)、大連實德(500萬)、居然之家(400萬)、集美 家居 (320萬)、全友家具(310萬)分列前十位,被報告評為“2008 家居 行業十大慈善企業”。由于報告不包括實物捐贈和任何承諾捐贈,因此不少企業的捐贈數據受到了影響。如在地震中,博洋家紡捐贈了價值900萬元的保暖物資,雷士照明捐贈了價值590萬的物資,歐普照明捐贈了價值511萬的物資,以上企業合計捐贈金額均超過1000萬。
在慈善企業家榜單中,共有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女)、東方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宏偉、歐普照明總裁馬秀慧(女),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皇明太陽能董事長黃鳴、方太廚具董事長茅理翔、羅萊家紡董事長薛偉成、集美 家居 總裁趙建國、月星集團董事長丁佐宏、唐山惠達董事長王惠文等十位企業家被報告評為“2008 家居 行業十大慈善企業家”。以上企業家均多年持續致力于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并用自身的公益行為去影響他人,足以為行業的慈善楷模。其中翟美卿、張宏偉曾獲得過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車建新、黃鳴、趙建國、丁佐宏、王惠文曾獲得中華慈善總會授予的“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中華慈善人物”稱號。
在慈善公益項目榜單中,共有福建喜盈門慈善基金會(喜盈門福州建材家具廣場)、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東方教育基金(東方集團)、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TOTO水環境專項基金(TOTO)、德陽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歐普照明)、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熊貓晶晶愛心基金(盼盼防盜門)、重慶市教師獎勵基金會-西部地震災區教師獎勵計劃(雷士照明)、中國扶貧基金會羅萊溫暖基金(羅萊家紡)、武漢市慈善總會浪鯨慈善關愛基金(浪鯨衛浴)、“中國綠色版圖”規劃(大自然地板)、北京巿希望公益基金會-溫暖西部計劃(凱捷散熱器)等十個項目被報告評為“2008 家居 行業十大慈善公益項目”。一次性的大額捐贈固然欣慰,但是慈善更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我們看到 家居 企業正在嘗試通過規范化、制度化的運作,使企業的慈善行為得以可持續的發展。
一般來說,一個行業的成熟度越高,對慈善表達的需求也越高。從報告可以看到,以1998年住房體制改革為發軔,中國 家居 產業經過10年發展,已經成長出一批規模上十億的大型企業和資產上億的財富階層,他們并且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如果說此前慈善行為只是 家居 企業個別選擇的話,那么以“5.12”大規模捐贈為契機,中國 家居 企業的慈善行為首次集體呈現在社會公眾面前,并為行業贏得社會的尊重和掌聲。
報告指出,雖然本次報告依然不能免俗的列出了一個慈善榜單,但是報告拒絕了“排行榜”的說法,也希望人們將更多的目光放到慈善本身,而不是拘泥于榜單排名。另外由于08年地震災害的特殊性,導致捐贈企業眾多,捐贈次數頻繁,捐贈流向復雜,雖然通過交叉核對媒體公開報道、上市公司公告和慈善基金會檔案等資料數據,盡可能保證數據的準確,但仍有可能出現數據的遺漏,但報告尊重所有 家居 企業的一切慈善行為。
報告同時也指出,我們在為2008年 家居 企業如此龐大的捐贈數據欣喜的同時,也意識到汶川地震在一定程度透支了民間慈善資源,加上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企業和個人的收入受到影響,可以預計 家居 行業的總體慈善捐助在2009年將明顯回落。不過,在報告編制過程中,也發現不少企業在2009年仍然進行了捐贈,而且捐贈方向也更加多元化,同時仍有企業表示要投入巨資設立基金或基金會,說明 家居 行業的慈善行為正在逐步走向持久和成熟,2009年 家居 行業的慈善狀況仍然值得期待。
《 家裝 家居 》雜志主編、本次慈善報告編制組負責人曾祥表示,作為 家居 行業內的專業媒體,《 家裝 家居 》雜志不僅僅關注中國人民的居家生活夢想,同時也關注中國 家居 企業的光榮責任。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到來之際,《 家裝 家居 》雜志社編制的這份慈善白皮書,既是向2008年為慈善做出巨大貢獻的 家居 企業致敬,也是對 家居 行業未來慈善事業的一種期待。 家居 應該是一個溫暖的行業,雜志社將繼續關注 家居 行業內的慈善人物和行為,和更多企業共同致力于推動慈善在 家居 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