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天,就是“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了。
過去一年中,有關房子的糾紛和爭論比以往多了很多。在這些爭論聲中,房屋質量問題被提及得最多。漏水、裂縫、墻磚脫落甚至是墻面傾斜等,這些曾掩藏在價格和營銷噱頭背后的問題困擾著不少市民。記者將通過案例解析的方式,為您介紹有關收房驗房的小知識,以便您在購房時提高警惕,有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案例】
墻體滲水,問題出在哪?
2006年,居先生按揭買下了南城鴻福廣場附近某商住樓的一間30平方米的小公寓。收房時,他注意到臥室的一面墻的墻腳處有水浸泡后留下的淡黃色痕跡。當時,他便與開發商進行了溝通。但開發商看過后認為沒有問題,只是隨即讓工人對墻面痕跡進行了刷白處理。由于購房心切,居先生沒有過于糾纏,買下了這套房。
兩年多過去了,墻角處那一抹淡黃痕跡又開始顯現出來,并逐漸向外擴散。日前,記者來到了居先生的家,發現墻面黃色痕跡已經擴至寬約40厘米、長達2米,而與它相鄰的一面墻也受到“傳染”,現出了一些黃色痕跡。
這時,居先生才意識到,這面兩年前就有瑕疵的墻,可能存在更大的問題。他仔細檢查了墻腳的木質踢腳線,發現踢腳線已經完全壞掉,用手一掰,木板應聲脫落。不僅如此,出現黃色痕跡那面墻的另一面是衛生間,衛生間的墻體瓷磚也出現了明顯松動,有幾塊用手輕輕一碰就脫落了下來,露出里面黑色的瀝青。
難道是墻體發生滲水?居先生找來了大樓物業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簡單檢查后,表示確實是滲水。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滲水?是因為墻體防水效果不佳?還是埋在墻體中的空調排水管漏水,問題只是出在墻面上?居先生和物業管理處工作人員的意見有分歧。
根據開發商擬好的物業約定,若是房子的防水出現問題可享受5年保修,而管道漏水和墻面問題則只能保修兩年。居先生的房子已經購買了3年,界定是什么原因導致滲水的出現將決定最終由誰來負擔這筆維修經費。居先生去建材市場打聽過,如果是墻面防水出現問題,維修費用將超過4000元,這還不包括對已經毀壞的裝修進行返工的費用。
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確定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墻體滲水。物業管理處認為,既然居先生認為是防水問題,就應該提供防水鑒定,而做防水鑒定也需要一筆投入。
雙方僵持不下,居先生只好接受了裝修工程師的建議,自己在廁所里蓄滿水,用于檢測墻面是否漏水。或許是因為操作不熟悉,蓄水驗漏的方法沒有成功。而即使花費一定費用請來專業驗房人士來檢測墻體防水問題,出具專業驗房報告手續繁瑣且認證時間長,最終能不能獲得開發商的認可也不能確定。為此,居先生感到一籌莫展。
記者在該大樓發現,除了居先生房子之外,該棟樓的其他一些房間外墻同樣也有墻體明顯滲水現象。大樓物業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也承認,樓棟內其他業主也反映有墻體滲水的情況,只不過居先生遇到的情況最嚴重。
【專家分析】
恐因瀝青材料防水性能弱所致
建筑專家:導致建筑物墻面水害的因素有很多,如雨水、冷凝水、生活水、地下水等。常見住宅墻面水害現象有潮濕、霉變、裝潢損壞等,嚴重時甚至導致淌水、地面積水、漏電、通訊線路損壞、上下樓層間漏水等情況。從居先生的房子墻面的痕跡走向看,因空調管道漏水導致墻體滲水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空調管道是從上向下縱向延伸的,而水痕是橫向延伸的。此外,該房子所采用的防水材料是傳統的瀝青材料,其防水性能較差,容易出現墻面滲水問題。居先生可以接受物業的建議,先進行空調管道漏水檢測,這種檢測易操作且成本低。
驗房師提醒
購房前先做信息收集;看房時觀察承重墻質量;驗房時重點驗收地面、裝修、結構、電氣、屋面、外墻
【收房提醒】
驗收馬虎不得
驗房師盧工在珠三角地區從事驗房收房工作一年多,他認為居先生的情況只是目前很多房屋質量糾紛中的一個現象。由于中間鑒定機構的缺失,市民在購房過程中遭遇質量陷阱的情況將會隨著市民維權意識的提升不斷呈現出來。他同時也認為,市民購房收房時,如能提高警惕、提升認識,將能有效減少因房屋質量而產生的困擾,特別是東莞目前現房交易居多。
他提醒,市民在購房時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購房前,市民可通過詢問已入住的業主或現場體驗等,做好房屋信息的收集工作,開發商和物業知名度和美譽度也是可參考的因素;
2.看房時,要重點觀察承重墻是否出現黑色,承重墻與磚墻交接的地方有沒有裂縫等;衛生間與天棚有沒有滲水的痕跡,如果是頂樓更要注意,最好是在下大雨的時候去觀察;玻璃窗的外沿也是驗收的重點,鋁合金與墻面的密封程度將直接影響到雨水是否會出現倒流;
3.收房時,地面、裝修、結構、電氣、屋面、外墻等都是驗收的重點。檢查地面時,應該看面層與基層是否粘結牢固,整體平面平整,不允許有裂縫、脫皮和起砂等現象。此外,電氣的檢查也很重要,比如配置有空調機、洗衣機、電冰箱、電子熱水器、電子燃氣灶、電子監控報警系統的住宅,應檢查所配電器設備能否正常運行,各類管線是否安全可靠。另外,看看照明器具等低壓電器安裝支架是否牢固,接觸是否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