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僧蘭自述
石僧蘭,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自1988年中國五金制品協會成立以來,她在協會已工作了20年。伴隨著中國五金行業成長的腳步,石僧蘭經歷了中國五金行業從弱小到強大的歷程,見證了中國五金行業從產品緊缺到市場繁榮的跨越。在中國五金制品協會成立20周年之際,她獲得了全行業評選產生的“協會開創者”稱號。記者聽她講述了中國五金行業20年拼搏與發展的歷程。
1988年11月8日,中國五金制品協會在杭州宣告成立,到現在已走過了20個年頭。作為親歷者,我見證了行業的進步與變遷,看到了我國五金行業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物質需求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看到了我國五金行業在結構調整中所走過的道路。
過去的20年,對于中國五金行業來說,是發展的20年,創造的20年,也可以說是由弱小到強大的20年。
從產品緊缺到市場繁榮
中國五金制品行業的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8年前,是原材料匱乏、產品短缺時期。當時由于原材料匱乏,產品短缺,企業需要一塊鋁錠、加工一個釘子需要的原材料都要經過嚴格審批。生產企業只管生產,產品統購統銷,市場需要多少、需要什么樣產品,企業一概不管,完全由計劃分配,生產和銷售完全脫節。由于產品少,產品供應都有指標,一個水壺、一口鐵鍋都不容易買到,日用五金要憑票或購貨本供應。
為解決市場供應緊張狀況,國家開始改革原材料計劃分配,首先是原材料開始實行“雙軌制”,也就是將原材料分配為計劃內、計劃外兩種價格。就拿做鋁制品用的原料鋁錠來說,計劃內價格是2700元/噸,計劃外價格是5400元/噸。但產品價格還沒有放開,一個24厘米水壺的價格是14元,就要遵照所定價格執行,每漲價1分錢也要經過審批。后來隨著原材料逐步放開,產品價格也開始有所松動。改革的步伐就是這么一步步邁出來的。
第二階段,是行業起步、調整、蓄勢待發的時期。從1988年至1998年,我作為協會秘書處專職副秘書長、秘書長,直接參與了協會建設和推動行業發展的工作。
協會的成立標志著行業發展完全進入一個新時期,由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的過渡期從此拉開帷幕。協會剛成立時,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剛剛完全放開的五金制品制造業在鼓勵發展“三來一補”企業等政策扶持下,企業數量猛增。為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新興行業如雨后春筍得到了長足發展。例如,燃氣熱水器從一開始南京、武漢、重慶的3家,增加到“南北開花”,在玉環、神州、萬家樂、沈樂滿等龍頭企業的帶領下,企業數猛增到上百家。特別是廣東省占據了80%的比例,產量也從幾萬臺突破千萬臺。抽油煙機從開始的平板機發展到深型機,這是抽油煙機行業的第一次技術革命,并形成了以浙江企業為代表的企業群。傳統產品中,先是新的壓力鍋標準實施徹底改變了幾十年不變的老面孔,不粘鍋、內涂外搪鍋、不銹鋼鍋的問世,基本滿足了消費者做什么菜用什么鍋的要求。
1992年,協會組織企業走出國門開始與世界交流。參觀美國芝加哥、德國科隆國際五金展覽會,看到那么多新產品,大家茅塞頓開。到1995年,企業不僅走出國門參觀,而且開始直接到國外參展。在美國,我們和企業家一起看到了國外的好產品,才知道好產品原來可以這樣設計制造:手持電動工具的電鉆,可以根據不同需要更換不同型號的鉆頭,看到了射釘槍等,企業就買回來研究、開發自己的產品。在德國,大家看到了可以變換不同開啟方向的窗戶,才深切體會到五金連接件原來在產品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鎖具行業的技術改制從大連鎖廠、煙臺三環鎖廠開始,引進設備、改造工藝使鎖具產品從簡單的掛鎖一舉研制出工業用的電門程控鎖、執手門鎖等……這一時期也可以說是新興行業發展中的起步期,傳統產品進入工藝、設備的改造期和品種的增加期。
第三階段,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從1998年到2008年,我作為協會決策者之一,經歷了這一時期的整個發展歷程。
如果說協會成立的第一個10年,五金制品行業是解決產品有沒有的問題,那么,第二個10年,重點就是解決產品好不好的問題。
這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是,行業以自我否定的態度,把“禁直推強”(淘汰有安全隱患的直排式燃氣熱水器,推廣強排式燃氣熱水器)為切入點,在協會的引領下,開始了五金行業產品、產業的全面調整。當時的骨干企業萬家樂、萬和,60%到70%的產品都是直排式產品,但為了引導行業健康發展他們做出巨大的犧牲。從現在的眼光看,這是一項帶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民心工程,是行業協會負起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
以此為契機,協會引導行業進入調整期,即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傳統的水龍頭、手工具、鎖具、建筑五金以及新興的抽油煙機等10大類產品,都經歷了調整的變革。
推動產業集群化區域化發展
協會自身的成長,帶動、引導了行業發展。首先,協會為行業打造第一名片————中國國際五金展覽會。此前,歐洲有科隆國際五金展,美國有芝加哥國際五金展,如果再出現第三大國際五金展,我相信一定會在中國。
中國五金行業取得了快速發展,如何向國內外同行展示發展成就、展出好的產品?我認為舉辦展覽會是最好的平臺。要展示中國五金行業形象同樣要舉辦展覽會。今年中國國際五金展覽會已是第八屆,展覽面積已經超過10萬平方米,由于美國芝加哥國際五金展解體,我們舉辦的中國國際五金展于2004年就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展。
早在1997年我們就與德國科隆公司有過接觸,并認為繼美國、歐洲之后,下個五金大展的舉辦地應該在亞洲,而亞洲的展覽會應該在中國。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為中國經濟與世界接軌打開了大門,也為舉辦國際展覽會創造了有利條件。1999年,協會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我們開始策劃舉辦大型國際五金展覽會,改變以往五金展覽會無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項目的做法,決定定時、定點、定期舉辦展覽會。
2001年9月,首屆中國國際五金展覽會經過不到一年的籌備,終于鎖定在上海,展覽規模只有1萬平方米,客源也不多。此后,我們做出展覽會要走國際化道路的決定。因為當時協會已正式成為國際五金協會聯合會(IHA)成員,而且正在做申辦第49屆世界五金大會的準備。又經過近兩年努力,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003年,中國國際五金展覽會由于得到了科隆展覽公司的加盟,展覽面積達到3.5萬平方米,在浦東新館租下的3個展覽館擺得滿滿的。從此,展覽會一年一個臺階,從3萬多平方米,到5萬多平方米、7萬多平方米,直到今年的10萬多平方米,中國國際五金展覽會名副其實地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國際五金大展。
中國國際五金展對我們中國五金行業很重要。首先通過展會把企業帶向了世界;第二,搭建了廣交朋友、了解市場、發展合作的國際化平臺;第三,展覽會走國際化高端路線,通過協會加入國際五金聯合會,使中國五金行業在世界五金業獲得地位,獲得話語權。
培育產業集群,形成區域化發展,應該說是協